wafou • 热点挖掘 • 2022-03-27 09:21 • 阅读 401 500万人疯狂涌向体制内,上亿人灵活就业:为什么年轻人就业越来越两极分化了? 以往每年三四月,都是招聘跳槽找工作的高峰期。而最近这两年尤其是今年,“金三银四”好像来得有些安静。 大家不找工作不跳槽,那都在干嘛? 答案是:考公。 图源:网络 前两天,我一个在老家的外甥就跟我抱怨,本来准备的3月份省考因为疫情延期了,现在还不知道延到几号,很担心会影响自己的考试状态。 我试探着问他,“万一没考好怎么办?打算找工作吗?” 谁知道外甥的回答很干脆,“没考上也不去打工,准备灵活就业去。” 好嘛,灵活就业。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跟我们那时候太不一样了,很多人的第一目标都是进体制内,要么去当公务员,要么去稳定的国企或事业单位。 而那些没进体制的年轻人,则或是主动,或是被动地接受了一种新的就业模式—— 灵活就业。 就业这条道路看似很宽,但几亿年轻人就像乘坐着不同的火车,正在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狂奔,也承载着各自不同的命运。 有人曾经说过:想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,不如去看看年轻人的就业选择。 咱们先来看看,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在灵活就业?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,截止2021年底,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。 这是什么概念? 要知道,全中国的就业人口也就7.5亿,国家统计局能调查到数据的城镇就业人口4.6亿,灵活就业居然占了总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。 这是不是意味着,灵活就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边缘就业形态,甚至成了一种趋势? 图源:网络 再来看看有多少“年轻人”选择了灵活就业。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,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6%。 猛一看,这个数据并不高。 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国本科生就业率的统计办法,毕业后考研,也是算在就业率里的。 按现在本科生几乎一半的考研比,16%的灵活就业率已经占到真正求职人数的一半了。 这个数字,震惊到你了吗? 转过头,我们再来感受下年轻人涌向体制内的热情。 这么说吧,30年前年轻人“下海”的大潮有多汹涌,30年后年轻人“上岸”的决心就有多强烈。 看看去年国考,总共有157.6万人报名,计划招收2.57万人,平均竞争比达到了61:1,不少岗位都是千里挑一、甚至万里挑一。 图源:网络 省考报名人数更高,达到了537万。 要知道,35岁是公务员报考的年龄上限,所以这些报考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。 为了上岸,不少年轻人屡败屡考,有的甚至考了7、8年,就为有朝一日能踏进体制内的大门。 当然,除了主观上考公的意愿强烈,客观也有利好条件。 最近几年,国家公务员的招录政策不断向应届生倾斜,2022年国考招录只招录应届生的岗位比例达到67.3%。而2019年这个数字仅为39.17%,由此可见一斑。 所以你看,年轻人一边疯狂涌向体制内,而另一边选择灵活就业,这种求职分化不可谓不严重。 很多人不理解,考公和灵活就业明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,一个追求“稳定”,一个追求“自由”,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在这届年轻人身上? 要我说,这个现象也挺容易理解。 归根结底,还是和经济相关。 前些年我国处于资本活跃期,有好几波发展红利,比如比较明显的外企红利和互联网红利,那时候的毕业生都一头扎进了充分的市场竞争里。 比如我的同学们,都是进体制的少、去企业的多,就算生化环材这类比较冷门专业的朋友,进个宝洁、联合利华之类的大外企也没那么难。 可如今呢? 最近这两年,受疫情和贸易战的影响,不少企业经营环境变差,出现了一大波裁员潮减薪潮,作为高薪收入一部分的公司股票,也因为股市的变化莫测而一跌再跌。 图源:网络 这种形势下,人人都体会到了体制内的好。再加上政策利好、国家兜底,各地基层公务员一股脑扩招了70多万,可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,大家当然要抓紧机会,扎堆往里挤。 这就导致了进体制内出现了一个大问题: 门槛变高,竞争变激烈了! 以前考公,你可能会和大专生竞争,而如今一个小小的街道办都是985、211毕业生在竞争,备考比你还努力。 比如2021年国考,杭州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招录1人,一共有1275人报名过审,最低面试分数线为148.7分。要知道,国考达到140分就是大神了,可在这却连面试都进不了,难度可想而知。 图源:网络 体制内这么难进,可企业效益又不好,大家只能退而求其次,先找个活再说。 毕竟,生活总得过,总不能废柴家里蹲几年,最容易的方式就是灵活就业了。 比如下载个app送外卖,开滴滴,兼职做代驾等等。 当然,并不是所有灵活就业都是被迫的,也有主动选择的。 客观地说,现在的90后、00后综合素质普遍比上一代高,身体更健康,头脑更聪明,思想也更灵活,也愿意去尝试新事物。 时代在进步,人也是一样。 不少具有创造性和勇气的年轻人,已经在乘着浪潮主动选择灵活就业了。 图源:网络 从社会大环境看,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,也为年轻人灵活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,不少新型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被不断创造出来。 比如近些年兴起的主播、自媒体,还有电竞、电商这些产业,只要有网有电脑,随时随地都能办公,这些新业态的创造者和就业者,一定是,也只能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。 与此同时,如今的社会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。 以前你如果介绍自己是“灵活就业”,那在不少眼中可能就是“社会闲散人员”的代名词。 现在,灵活就业作为一种就业方向,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,成了不可忽视的人群。 试问,现在谁身边没有灵活就业的年轻人?谁没有得到过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?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灵活就业方面取得成就,也让更多人有勇气选择灵活就业。 另外,这些年社会环境的变化,也让年轻人越来越认清私企的真相。 图源:《国家破产之日》 谁也不愿再相信企业画饼,对所谓的“公司”不再抱有执念,996/007更是让打工人认清了真相,那些拼搏闯荡的年轻人,每月也就是赚个糊口钱,并且不稳定。就算天天削尖脑袋内卷,也不能保证明天会怎样,因为可能连公司都没了。 所以如今的年轻人,在看清真相之后,要么去寻找真正稳定的体制内工作; 要么,就去追求符合自己兴趣、匹配自己技能的灵活岗位,这样还能享受一些自主性,这也是自身价值和独立的见证。 有过来人说过这样一句话: “人主要有三个不可调和的矛盾: 让18岁的孩子,选择大学所学的专业; 让20-25岁的应届生,选择未来一辈子做的事业方向; 让25-30岁还不懂真爱的男女,选择后半生白头偕老的人生伴侣。” 我深感赞同。 在人的一生中,选择非常重要,尤其是年轻的时候。 可正是因为年轻,在我们需要做出重大“选择”的年纪,我们往往并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做出正确选择。 很多人都是看别人考公去了、别人灵活就业了,自己也就随大流,根本没思考过是不是自己想要走的路,在就业大潮中随波飘荡。 所以,如果屏幕前的你,也在面临职业选择,我的建议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,那就是: 认识你自己。 你所有的选择都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,“因人制宜”。 比如,第1个现实问题:你对赚钱的渴望有多大? 如果家庭急需用钱,或者你已经具备足够强的赚钱动力,那就尽量去有前景的行业,依托大组织。这个时候,千万不要为了不想打工而去灵活就业,除非你有特别突出的技能。 如果自身不太缺钱,就想求个安稳,那就优先考虑体制内。 图源:网络 第2,你有没有擅长的技术或技艺? 如果你是强技术类的,比如学的是计算机、法律这种专业,未来大概率要靠技术吃饭,那么优先选择市场化职业;如果你是强技艺类的,比如特别会化妆或特别会演讲,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灵活就业岗位。 反之,如果你是一个偏综合性人才,没有特别强的技能或技艺,但在基础学科知识和人际沟通上没有短板,那就可以考虑体制内。 第3,你能承受多大风险? 投资学中有一个测试叫“风险测评”,把人分成三类风险类型:高风险、中风险、低风险。 这代表着你对未来状态的三种预期: 一种是波动型的,喜欢折腾,上限下限极大;一种是稳健型的,虽然收益没那么高,但比较均衡;一种是保本型的,收益可能最低,但可预期更持久。 对应着三种类型,再判断自己适合体制内、去企业还是灵活就业。 图源:《赌博默示录》 说了这么多,最后总结一句话: 如今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两极化是事实,其背后有时代因素、有技术因素、也有价值观因素。 你当然可以根据时代的风向锚定目标,但更重要的是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,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? 每个群体有每个群体的归宿,每条路径也有每条路径的成功之道。你适合走什么样的路,你能够走好什么样的路。这个答案只能你自己去探索,去发现。 总有一天,当你的禀赋优势和自我价值的优先选项走到了交叉点,你终会意识到,这就是你最应该走的路。 希望你能在时代的象限中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。 灵活就业 赞 (0) 询 创业课程 有赞商城 分享到: 生成海报 0 月赚10000+,00后大学生赚钱花样多,快来抄作业! 上一篇 2022-03-25 21:00 被曝性暗示,卫龙辣条被骂上了热搜! 下一篇 2022-03-27 12:42 猜你喜欢 热点挖掘 面膜一盒成本20元,售价高达148元!前代理商起底张庭公司套路! 2021-12-31 225 热点挖掘 麦当劳改名重返俄罗斯,这操作太骚了! 2022-06-06 470 热点挖掘 年入200亿的10平米小店!理发界的拼多多,不靠特殊服务! 2021-12-15 212 新兴赛道 居家护肤仪器火了?广东脱毛仪出口日本,贴牌价格翻3倍 2022-04-30 534 热点挖掘 狗头萝莉自曝已成老赖,不想出卖身体,600万天价违约金还不起 2022-01-11 250 热点挖掘 花式围猎,虚拟货币骗局向老年人举起“镰刀”! 2021-11-27 134